中国教育报—中国教育新闻网讯(记者 陈欣然)“这片土地上有我想见的人,有我想做的事,我要留在这里,做像胡杨一样的人……”日前,由天津市委教育工委、天津市教委与天津音乐学院共同制作的教育扶贫原创话剧《金色胡杨林》在天津滨湖剧院举行线上线下同步首演。该剧主人公马平武的原型,是在新疆和田支教并于毕业后留疆工作的天津大学生马顺武。中国教育报曾于2018年**报道他的事迹。
自2018年开始,天津市每年分2批,每批选派300名在校大学生赴和田地区开展支教工作。这一举措是全国援疆工作中的首创,已成为天津扶贫攻坚的一张闪亮“名片”。2018年3月,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4级学生马顺武来到民丰县支教,三个半月的支教工作结束后,他递交了长期留疆申请书并*终获批。中国教育报记者获悉后*时间采写了马顺武的事迹,并以《马顺武: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》为题刊发在2018年9月4日的《中国教育报》上。此后,天津市委教育工委、天津市教委以马顺武为人物原型,组织天津音乐学院师生编写《金色胡杨林》剧本,讲述天津市高校师生投身和田地区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教学、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教故事,生动诠释支教大学生群体扎根边疆、艰苦奋斗、自强不息、甘于奉献的“胡杨精神”。天津音乐学院师生深入新疆和田取材取景,克服疫情对排演的影响,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,将教育扶贫原创话剧《金色胡杨林》精彩呈现在观众面前。
全市高校师生代表500余人现场观看了话剧。“看完话剧,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剧中主人公不忘初心的选择让我震撼,支教师生的无私付出令我动容。未来我将以更坚定的理想信念、更扎实的理论学习、更积极的社会实践要求自己,不荒废求学时光,努力提高自己,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祖国*需要的地方,助力脱贫攻坚,不负青春韶华!”天津师范大学学生于佳鑫说。
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